跳到主要內容區

學院簡介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機電學院(College,簡稱CMEE)成立於1999年8月,由電機系姚立德教授任本院首任院長,中間歷經高文秀院長、林啟瑞教授院長、楊哲化院長、張合院長、李春穎院長,2023年8月由能源系簡良翰教授接任第十任院長迄今。機電學院目前的系所包括:1.機械工程系/機電整合碩士班2.車輛工程系/碩士班3.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碩士班/博士班4.製造科技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5.自動化科技研究所碩士班6.機電科技研究所博士班7.機電學士班8.機械與自動化碩士國際專班9.能源冷凍空調與車輛碩士國際專班10.機電科技博士班外國學生專班 11.智慧自動化工程科(五專部) 12.機電技優領航專班(109學年)。

學院教育目標

   本學院以學理為基礎「實務研究」為導向,強調創新力、執行力與團隊合作之訓練,培育術德兼備,並具國際觀與創業精神之優秀機電科技工作人才。

架構

    機電學院目前組織架構為1.機械工程系/機電整合碩士班2.車輛工程系/碩士班3.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碩士班/博士班4.製造科技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5.自動化科技研究所碩士班6.機電學院機電科技博士班7.機電學士班8.機械與自動化碩士國際專班9.能源冷凍空調與車輛碩士國際專班10.機電科技博士班外國學生專班 11.智慧自動化工程科(五專部) 12.機電技優領航專(109學年)

 

機械工程系/機電整合碩士班

    以精密設計、精密機電及電機與控制為發展主軸,著重於實用技術之教學及研究,培養具備機械專業理論與應用技術之高級人才為基礎,並以提昇機械工程研發水準,增強新工程技術開發能力之實務研究為導向。結合外語、人文及法治等訓練,以培育具全人格及國際觀之工業人才。強調紮實的實務經驗,配合不同專業領域與產業界合作,設計實務模組課程與研究主題。特色主題包含:積層製造技術與應用、製程自動化技術與應用及模具與機構設計與分析、生醫感測器等領域。  

 

車輛工程系/車輛工程系碩士班

    因應工業科技與社會環境之發展趨勢,培育車輛相關產業所需專業工程人才,並針對車輛產業之零組件研發、設計、驅控、製造、裝配,以及行銷管理、售後維修、行車安全、肇事重建、軌道車輛等各項技術進行相關教學及研究,以開發先進車輛零組件及增進車輛性能及安全性。培養學生獲得基礎科學、車輛工程知識以及分析設計與執行系統組件整合之工程實務等知識與技能,同時注重人文素養、工作倫理、跨領域知識之整合應用及行銷服務與管理能力之養成。設有「聯合研發中心」、「前瞻車輛技術聯合研究中心」、「車輛科技研發中心」,集研究與實務教學於一體。連續多年在全國省油車競賽及電動車競賽連續奪得第一名等佳績,並保有省油車競賽之大會記錄。

 

製造科技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

    配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以建構出製造科技技術之教學內涵及研究環境為宗旨,培養具高級製造專業理論與應用技術之工程師與研發人才;著重於提昇及整合先進製造技術之研發,訓練學生具創新開發技術的能力,以服務國內工業界;結合校方所建構之外語、人文及法治等學習環境,提供學生修習與陶冶,以培育出全人格工業人才。強調紮實的實務訓練,並配合不同製造專業領域,且特別重視精微加工技術、CAD/CAE/CAM、先進製程技術與設備、先進量測與分析技術及製造相關之資通訊科技。

 

能源與冷凍空調系碩士班/博士班

    為我國最早培育「冷凍空調」人才的高等教育機構,為配合能源問題日漸嚴重之國際趨勢與國內產業之需求,於1999年成立冷凍空調工程系能源科技學程,為落實與能源科技結合之教育;並於2006年將「冷凍空調工程系」正式更名「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將密切關連之「能源科技」、「冷凍」、與「空調」三項核心科技,結合為共通之教學研究應用領域。結合能源科技與冷凍空調之核心技術,重視基礎理論,強調實務教學,培育能源科技及冷凍空調之專業人才。

 

自動化科技研究所

    基於時代的脈動、產業的需求以及教育部於自動化領域的支持與補助下,於20009月成立自動化科技研究所,以「整合工程技術與軟體設計技能、提昇自動化科技及培育自動化科技人才」為宗旨。以「智慧型光機電系統」特色領域為核心,此跨領域整合不僅能開創更寬廣的研究領域,在整合各領域專業技術的過程中,更可激盪出更多創意與前瞻之思惟。本所將致力於發展兼具實用性與前瞻性的機器視覺、智慧型系統與控制技術應用於光機電系統。

 

機電學院機電科技博士班

    機電學院整合學院相關系()之技術與研究,於20018月成立機電學院機電科技博士班,本班為整合型研究所,統合機電學院院內各研究所教師之專長而設立。本班之目標為國家培育高階機械與電機及其整合科技人才,增強產業機電科技之研發能量。。本院之機械與電機科技發展至今,各領域除縱向深入之發展外,亦有橫向緊密結合之勢,舉凡機械之精密控制、製造流程之自動化與最佳化、載具行進間舒適與安全之設計、電力負載之監控與管理、微機電系統之研發與應用、冷凍空調系統能源應用效率提昇、感測器之研製與應用、有線與無線通訊系統效能之提昇、微電子與光電系統之設計與應用、電動車技術、自駕車技術、機器人、智慧視覺、智動化、工業4.0技術等,無不整合機電各相關領域之技術。

 

機電技優領航專班

    機電技優領航專班招收在機械、冷凍空調與車輛相關專長有優異技職表現之技優生,本專班一直延續到大四畢業,學生無須分流至各系。校定必修及專業必修以專班學生集中在同一班級上課,能以適性的教材進行。本專班大三及大四的課程會依學生的專業需求,分為機械組、車輛組及能源冷凍空調組,在導師輔導下自行到機械系、車輛系、及能源冷凍空調系修讀專業選修課,規劃自我的專業發展方向。

    為鼓勵技優學生參加國際技能競賽為國爭光,入學後在競逐國手選拔或是得到正取國手資格之國手訓練,皆可同時修讀實習/實作學分,不必辦理休學而中斷學業。另外為鼓勵學生持繼精進技能,學期中也可選修企業實習,或安排暑假校外實習,大四上學期或下學期,則安排整學期的校外實習。

 

智慧自動化工程科

    本科為五專學制,採菁英教學及一徒二師輔導,企業導師將協助專任教師於學生之個階段實習實務技術訓練與創新創業傳承之諮詢輔導。企業導師協助專任教師於學生企業實習、各階段之實務技術訓練與創新與創業傳承之諮詢輔導;學生畢業後企業家導師即可輔導與媒合就業。與和碩聯合科技、群光集團、友達光電及IBM等知名企業共同合作,導入P-TECH 之教學模組,以加強產業核心技術之學習。

    加強英文能力之訓練,且寒暑假將規劃海外活動,安排交換學生學習經歷等,以增進學生之國際移動力與國際視野,因此學生畢業將具有高度競爭力與高薪就業力。升學管道包括轉入四技,另鼓勵就業三年後申請碩士班在職或全時進修,直接取得碩士學位。

目前師資與學生人數如下:

單位

教師

博士生

碩士生

大學生

五專生

 機械系

23

0

209

569

0

車輛系

14

0

81

206

0

能源系

12

34

110

189

0

製科所

11

37

138

0

0

自動化所

7

0

106

0

0

機電科技

博士班

1

79

0

0

0

機電學士班

0

0

0

96

0

機電技優領航專班

0

0

0

58

0

智慧自動化工程科

3

0

0

0

120

合計

71

150

644

1118

120


 

     學院特色

    教學

    秉持本校「誠、樸、精、勤」校訓,掌握科技與產業發展趨勢,培育學養精湛、術德兼備、獨立進取、敬業樂群的高級專業人才以加速科技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厚植國家競爭力。本院教學方面簡述如下:

  1. 全院三系五所通過「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
  2. 鼓勵學生參與各種認證考試,及強化實務專題製作
  3. 加強語言學習環境,推動國際化
  4. 積極爭取校內、外計畫,強化教學資源
  5. 整合校內外資源及聽取校友及外界聲音

    研究

  本院發展以機電整合,製程設備、製程量測與監控、製程分析與設計、車輛研發、節能、省能與新能源的技術開發、自動化工程與技術為本院的重點方向,特別是車輛研發與冷凍空調技術為國內少有之科系,亦為國內之相關技術開發與引領學校之一,深具發展潛力與特色。本院以機電互動,展現無限動力,電機融合,創造科技未來為動能與期許。

  本院研發重點如下:

(一)自動控制與設計、機電整合創新設計、半導體相關技術、微光機電系統、精密機械、先進薄膜與奈米技術

(二)冷凍空調科技、能源科技、真空科技、科技製程環境與能源、智慧型網路節能監控技術

(三)先進能源與動力系統、振動噪音防制技術、車輛機構設計與結構分析、智慧型車輛安全系統與控制、車輛CFD應用

(四)醫療機電系統、微奈米量測系統與技術、光學精密檢測、機械視覺與影像處理

 

    推廣服務

(一)成立企業日及論壇,邀請產、官、學、研重量級人員蒞院指導。

(二)成立學院企業伙伴,爭取產業合作,資源開發。

(三)一週七天全年無休,提供業界在職進修之機會。

(四)加強推廣教育。

 

    特色

(一)機電整合、車輛相關技術研發、能源與冷凍空調技術與科技在國內屬於少數學校之一,相關之研究眾多,特別是產學研發能量大,已具全國競爭力。

(二)每年由各系所提出之重點特色計畫,預期各系所於五年內至少發展一項具全國競爭力之研究項目。

(三)配合趨勢發展,著重實務性科技之研發,特別強調機器設備之開發,如快速原形機,微波噴射CVD電漿設備等世界及先進技術。

(四)設立本學院傑出研究獎,獎勵並表彰研究傑出之同仁。

(五)大幅增聘優良師資,補充研究生力軍。

(六)與產業界交流密切,產業界捐贈儀器設備支援之研究逐漸增多。

(七)配合學校發展本學院特色之貴重儀器中心、黃光室,及潔淨室。

 

 

 TOP